博迪注重爱的教育,让每个老师都意识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很认可这个观念。而我还想说的是,没有爱就没有感动。平时在教育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其实对于学生的关爱,应该在生活和学习上都要体现。
回想我刚带高一时,和学生之间还比较陌生,有回上课操作电脑时,我和几个学生闲聊了一会儿,有个叫蔡一鸣的学生告诉我他曾经在初中善于写作,还想发表文章,我顿时对这个学生产生了兴趣,于是对他说,你回头把作品发给我,老师帮你修改投稿,说不定还可以赚到稿费呢。我立即给这个孩子留下了QQ和邮箱,没想到他一回家就通过QQ跟我聊天,随后把他初中的得意习作统统发给了我,我仔细阅读后,发现这个孩子的确有一定的写作基础。我给了他高度的认可,从此他经常跟老师有交流。在一次公开课上,我讲的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最后一个环节,我创设了一个博迪校园的四季美景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在这样情景中写个借景抒情的微型写作。他很配合老师,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很认真的洋洋洒洒地写了很多,虽然没有在课上朗读,但是一下课他就拿过来给我看。我知道这孩子的确对语文有极大的兴趣,当然这和老师的关爱是分不开的。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每次有征文比赛我就会转发给他,让他积极参与,并督促他尽快写稿,发给老师,我负责给他修改定稿。有一次在我的激励下,他参加了全国创新作文比赛,而且获得了二等奖,那次投稿前我们经过了很多次的修改,修改直到最后投稿期限才作罢。每次的参赛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很大的进步,更是一次成长。
后来,每次写作征集活动,他都会积极参与,元旦新年寄语征集时,他还给老师写了一副对联, “弘扬师爱千秋美,树立仁风百世荣”,还有横批“仁爱师风”,这都让我为之感动。
到了高一下半年选课走班了,我不再带他的语文。每次见面似乎都有种遗憾,仍然很怀念过去,很关心他的学习和写作情况。经过一个暑假,他马上上高二了,孩子微信跟我联系,说他要重新选课,想学文科,并询问我带哪个班的语文,想调到我所带的班级,我当时真挺感动,能在学生心中有这样的地位真是不容易啊!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继续带高中。开学后孩子通过多方打听找到了我,这个孩子的举动怎能不让一个老师为之感动啊!
后来像这样热衷于写作的孩子出现了很多,如蔡建宇、王福敏、徐慈、杨博文、王琦乐、张傲晨、赵云驰等好多学生,我努力挖掘孩子的写作才能,争取做一个好的伯乐,不埋没任一匹千里马。得到了老师的赏识后,孩子们就会更加喜欢学语文了,孩子的兴趣被激发了,那将是他们学习语文的最大动力,让学生爱上学习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心,我想这应该是每个老师必备的技能。一篇篇获奖的作文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让老师开心不已!
这些事例让我明白,有爱就有感动,有爱就有教育。每个老师都应该做一个好伯乐,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挖掘他们的潜能,让教育真正发生在孩子身上,产生良好作用,最终践行博迪的教育理念: “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让平凡的学生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