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

百名校友忆博迪

忆博迪—邓晔

2024-04-07

来源:西安博迪学校

忆博迪

西安博迪中学高2004届毕业生 邓晔

时光如梭,转眼间,离开博迪已经19年了。在冯宇宁同学组织的三十年校庆征文群中,读到同学们分享的这十几年的心路历程,感慨颇多。大家在各自的轨道上,认真生活、努力前行,去圆自己年少时的梦想。即使在过程中,有失意、有挫折,也都鼓足勇气重新起航,相信持续地努力,总有回报。这份勇于重启的力量,肇始于年少时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次构建的重要时刻。离不开母校的大爱、恩师的谆谆教导、以及同学们的相互促进。

何其有幸,让我与博迪相遇,与这群朝气蓬勃的人们相聚。胆识过人能力卓越的校领导、热爱学生孜孜不倦的老师、永不服输奋力一搏的同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生的长卷,高中三年就是那浓墨重彩、承上启下的最关键一笔,也是为以后人生积累力量的沃土。希望看到这段话的学妹、学弟,珍惜、珍视这段美好的时光,努力成长,收获知识、收获友谊、收获一生的财富。

人生的道路很长,它不会一帆风顺,甚至会有荆棘、有困顿、有陷阱。深陷其中的个人,多半“不识庐山真面目”,无法冷静清晰地分析现状。这时,团队的力量就凸显出来。与老同学聊聊天,也许就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与博迪的相遇有偶然也有必然。偶然,是因为在西安选高中时,并不知道博迪的存在。在西安考完全省理科实验班复试,架不住博迪的一再邀请,父母决定带我去参观参观。必然,是因为现在回想起来,博迪的精神内核与自己的成长经历所淬炼出的品质极其相似、与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也相当吻合。

儿时记忆中,母亲总将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放学回家,厨房里短暂的叮叮当当过后,一桌美味的饭菜就摆在了面前。父亲,一心扑在工作上,忙忙碌碌,聊起工作总是精神头十足。年纪轻轻,就担负起重要的领导工作。父亲总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我们的家乡是宝鸡市凤翔县明家务村。老家有一个长条形院子、坐落着几间老房子。儿时,父母带我回老家,睡在老房子的土炕上,浑身上下,被跳蚤咬得都是红包。父亲说自己上大学后,才第一次做火车。他与母亲结婚时,家里没有大件的家电。记得小时候,家中虽摆设简单但窗明几净。一家人欢声笑语、积极向上,总觉得未来可期。慢慢的,家里添了好几样大件家电,父母却依然保持着节俭的生活习惯。潜移默化中,我也养成了有钱花在刀刃上的习惯,在消费决策上更强调实用性。

儿时十几年,见证了家中境况不断殷实、更见证了父母的勤劳奋进。儿时的经历,为我的生命底色打上了积极乐观的基调。从此坚信,无论当下的境况如何,只要目标明确,持续努力,总会有收获。来到博迪,优美的校园环境,篮球场、排球场、室内游泳馆,每天三餐两点的伙食安排,立马征服了母亲。她觉得身体健康、快乐成长最重要。与博迪招生老师交谈后,父亲发现这里汇聚了一群想干事、会干事、充满活力的老师。于是,在高中选择上,父母的天平倾向于博迪,而非其他西安的知名高中。而我个人觉得,竞赛成绩可以获得博迪学校给予的部分学费减免,是对我之前努力的重大肯定。于是,我们一家人就坚定了来博迪上高中的想法。

回忆至此,相识21年,博迪始终是我记忆中珍贵的一页。奈何人至中年,工作、生活、养育孩子,占据了太多精力,清晨6点起来敲下这段文字,脑海中构思的学校的回忆,以及对日后工作的影响两部分暂没有时间与大家分享,估计更多的画面,只能留到其他时间再回望了!

image

邓晔

2004年 博迪高中毕业

2008年 中央财经大学 学士

2011年 英国巴斯大学 硕士

2012年 英国巴斯大学 研究助理

2013年至今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