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

百名校友忆博迪

跃动青春—李彤鑫

2024-04-07

来源:西安博迪学校

跃动青春

西安博迪中学高2014届毕业生 李彤鑫

已经无法具体地回忆起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但是静下心来回想,也会渐渐浮现出一些老师和同学们的面孔以及人生中曾经出现过的跃动青春。

我仍记得我的舍友们,女生宿舍里面当然少不了嘁嘁喳喳的闲话和八卦,被宿管阿姨噤声的次数之多以至于让大家都积攒了不少免受责罚的经验,与领导上级斗智斗勇的机灵劲儿可能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慢慢培养起来的吧。不过好在同窗们对待彼此都真诚万分,寄宿生活也并没有太多让人抱怨的地方。我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受惠于一众同桌和舍友,同桌帮助补习课业,舍友帮忙带饭填饱肚子。幸好快递业务彼时不甚发达,省去了一些额外的跑腿业务。帮助我补习数学的好心人不完全名单里有:徐娜娜、李倩、于倩、刘欢、李直玉等,想必这些同学在晚自习后也帮我带过喷香的砂锅和凉皮,在精神和物质上予我支持,没有爱心和耐心是不容易做到的。

回顾截至目前的学生生涯,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遇到的都是好老师。都说师恩难忘,但我也从未向老师们表达过更多的感谢之情,也并未与任何一位老师建立起毕业后的联系。都说教育者是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职业,现在的我作为一名新手老师,在某种层面上确实能体会到这份职业的特殊之处。三尺讲台,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要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同学们和可能出现的千奇百怪的课堂情况。我们对老师的期待是什么?丰富且专业的知识储备、热情开朗认真努力的性格特质、对学生有爱心有耐心、对教育事业抱有极大热情……那我们对好老师的期待又是什么呢?可能还需要附加一系列有关无关的条件和要求。从我的自身经验出发,让老师们真正关心和在意的或许并不是上述任何美溢之词,而是在每一节课上真真切切地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和为了收获一节令自己满意的课堂所做出的种种努力,老师们期待的并不多,但为了这个期待所付出的时间和心力往往是不可估计的,但老师们也知道,在一堂“好课”结束之后心情将会是无比的轻松和愉悦,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好老师”。

再来说说青春,如果要在“青春”前面加上一个形容词前缀你会添加些什么呢? “叛逆的” “迷惘的” “失落的” “闪闪发光的” “敏感的” “奋进的”“乐在其中的” “难忘的” “永恒的” “短暂的” “我不知道的” “一去不返的”“还未意识便已结束的” “距今已十年的”,每个人都对青春有不同的记忆和定义,但我想“高中时代就是青春正当时”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适用的,你觉得呢?

那些小心翼翼的喜欢、融入群体的努力、敏感揣测他人的内心、通过比较发现身上的不完美随之而来的失落和沮丧、很难不去羡慕和嫉妒在自己眼中看来闪闪发亮的人生,以及真诚表达内心的勇气,对某个想要达成的目标发起的挑战,开始拥有接纳和理解自己的朋友的胸怀,初次探索关于“喜欢”的种种感觉,相信成绩好,未来一定就光明,细腻的内心因为人际关系产生的动荡和涟漪……青春,能承载的东西有很多很多,身在其中时很难察觉,拉开十年的距离回望,对每个人来说,那时的自己确是一个耀眼到令人无法直视,在一片光芒中尽情奔跑的身影。或许,正是人生的不可复制和无法重来才保留了某些记忆的珍贵和美好。这是当我回想起“青春”这个词时,能够想到的种种。

大多数高中生的生活重心和目标都落在了好好学习,争取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对于我来说,也不例外。只不过除了学习之外,这些更为活泼的生命感受在时光的淘洗中留了下来,碍于行文风格的跳脱和思维逻辑的混乱,暂且把这篇勉为其难的小随笔命名为“跃动青春”,以作高中时代之留念吧。

李彤鑫

西安博迪中学高2014届毕业生

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获文学硕士学位

2017.8 G20杭州峰会优秀志愿者

2019.9-2022.1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科学部编辑部校刊编辑

2021.4-2021.8 知乎新媒体运营实习

2022.1-2023.6 匈牙利米什科尔茨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

2023.9 — — 北京语言大学赴美公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