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教学教研

中学思品教学模式再思考

2012-07-09

来源:西安博迪学校

      摘  要:《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等。作为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能力,更要关注学生在接受信息过程中学习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将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被学生接纳和吸收。因此,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从激发兴趣、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关于思品课程教学模式的再思考。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学习兴趣;实践探究

      思想品德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更是培养中学生身心健康,形成良好品德修养,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新课标实施后,思想品德学科在内容上、体系上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些改变与学生的成长、生活息息相关,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初中思想品德的学科特点及教学方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看法:
      (一)特别重视第一堂课,让学生打个满意的印象分。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和家长认为,思想品德课简单易懂,学习意义不深,用途不大,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首先使学生明白学习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特别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为今后教学做好基础准备,因为对学生来说,第一堂课往往最具好奇感和新鲜感,如:这门课究竟是一门什么课程?我们学习它有什么用呢?趣味性怎样?能使我喜欢它吗?这个老师讲得怎样?它的语言、动作、表情、知识能吸引我吗?如果在这方面能有一个很好的引导,博得学生们较高的印象分,后面的教学将会水到渠成。
      (二)用变幻的方式吸引学生,用无限的激情感染学生。教学过程本身是单一的,但如果仅仅只是简单的教与学,学生就会慢慢地在这种模式中减退兴趣。相反如果不断变换方式,以学生探讨的热点和爱好为基础,善于聆听学生心声,学生就会更加热爱这门课程。况且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也是我们提高课堂趣味性的重要手段,丰富的文字资料,多彩的视频动画、视频音乐、视频新闻都可以深深地吸引学生。其次,一般来说上课有激情,亲和力强,善于鼓励学生,欣赏学生,知识面广,且对学生严中有爱的教师都比较讨学生喜爱。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趁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引导学生善于在实践中探究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绝大多数来源于学生生活,很多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动手动脑实践活动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感悟。如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动手制作手抄报,参与家庭团体活动等等。通过这些实践学生既自己探究知识,又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况且这样得到的知识往又既容易理解又记忆牢固。认真利用,精心组织好课堂及课下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主动学习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
      (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应试水平。课后巩固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生课堂上听得再好,如果课后不及时消化,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刚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确实很好,自我感觉课堂效果也不错。可一进行单元测试,结果就有些令人失望了,试题答案五花八门,口语表达频频出现,知识点零乱,一些学生跟着感觉答题。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学生根本不知道怎样将平时所学知识运用到答题中去。所以,学生上课听懂了,紧接着进行短暂的几分钟读书、总结、记忆和练习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学生不仅能更牢固的掌握好所学知识,而且还能将课堂上所学知识通过练习得以提升、拓展,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思品课堂会更添动力。学了,记了,用了,还得检验。当然这个检验,可以是实践活动,也可以是书面的。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都得及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很快知道自己哪些知识还未掌握,哪些知识尚需强化。同时,对于学生做得比较好的方面一定要实事求是的给予鼓励和肯定。表扬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可以拉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学生能够积极参加教学,教师的发挥就会更加自如,效果当然更好。
      总之,思想品德教学,既是一种知识的传承,同时也是一种感情交流的享受,更是一种生活智慧的艺术。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慢慢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学生的要求,新课标中的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为新形势下的思想品德课开拓了新路径,扩展了新视野,也提出了新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勇于探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使《思想品德》新课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情感教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