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深耕行致远
笃行不怠颂芳华
在这春风花草香的旖旎时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高语组的一群追梦人展开了异彩纷呈的教学研讨活动。
习作教学是一个以多维度体验为支撑和目的的课程活动。孙老师从谈话导入“小我”之愿,到歌曲《种太阳》中的“大我”之愿,拓宽作文选材的思路;诗歌《我想》让学生体验到习作表达的“创意”价值,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形成了学习体验的良性循环,让学生爱上习作。
岳老师执教的《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讨论,学生积极踊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更是自信大方!小练笔,给董存瑞鲜花更是将课堂活动推向了高潮,在爱国情操的熏陶下,学生铭记革命先辈,誓做革命文化的传承者!
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整体感知—知人识文—分析品味—理解共鸣”的古诗教学程序,通过一个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扣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上来推进课堂,放手给学生思考、讨论,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效果良好。
查老师在教学时循循善诱,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并总结归纳人物品质,让学生学起来毫不费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学习《学弈》这则文言文,杨老师让学生读中感悟,通过其二人在相同条件下取得不同的结果,来阐明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使学生落实了本单元语文要素——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一个观点的写作方法。
马老师执教的《匆匆》一文,不仅让学生体会到面对时光的流逝,作者的无奈、彷徨、伤感,更把朱自清对自己的要求,他对学生的要求折射到教学上,引导学生像朱自清那样学会做好现在该做的事,做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人。
惊闻噩耗肝肠断,辗转反侧夜未眠。在教授《青山处处埋忠骨》时,梁老师声情并茂引导学生以读促悟,通过语句分析,体会到毛主席作为父亲的常人情感和作为领袖的广阔胸襟。使同学们更立体的感悟伟人精神,树立远大的强国目标。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意象丰富,边塞诗更能体现家国情怀的精神内涵。闫老师在《从军行》一课中,带领学生体会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在逐步朗读与理解古诗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课堂精彩纷呈,情感丰富。
付老师执教的文言文《自相矛盾》,课堂通过读准、知意、明理、思辨的方法,借助导学单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以读促悟,联系生活实际从而理解故事的寓意,进而深度思辨,让学生循序渐进,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杨氏之子》语言幽默风趣,人物形象鲜明。邓老师带领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她巧妙的设计了变换角色,在语言实践中悄然走近杨氏之子,体会他的机智,激发了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郝老师执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郝老师结合历史背景,紧扣诗眼“喜”,让同学们寻找诗中传递作者激动心情的字词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谈感受。层层递进的教学节奏,领着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与诗人产生共鸣。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本次高语组的教学教研活动,不仅为大家奉上了一场异彩纷呈的教育盛宴,更带来了新课标、新理念、新方向,有效架起了教师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赤橙黄绿,春韵悠扬
智见教研,点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