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青涩留在这儿
嗨,母校,您还记得曾经穿梭在校园那个短发的女生吗?
人们常说,故乡的美并不在于风景的秀丽,而在于牵系故乡与旅人之间那份淡淡的乡愁。我想,母校对于我来说,亦是如此,我称它为‘校愁’。
12 年前的夏季,我怀着一颗懵懂的心,从小学升到初中,踏入了博迪这座美丽的校园。对于那时小小的我来说,迈入初中就像突然长大了一般,可以告别小学幼稚的自己,准备像成熟迈进。当我站在比小学校园大‘无数倍’的博迪校园时,内心更加确定自己的成长,同时也暗下决心,要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留下我抹不去的脚印。
虽然,现在的我依然正值青春,可是想起那时候的自己,总是会带着恍若隔世般的自嘲感叹成长的道路尤其漫长,幸好当时的梦想,从来没有忘记。初中的主旋律应该是四个字‘无忧无虑’。只记得当时最强烈的情感,便是‘班级荣誉’。不知道是什么魔力,当时我们三班的大集体如此有凝聚力,运动会,歌唱比赛,只要是全校参加的活动,每一位同学都会使出全劲努力一把。不仅如此,同学们还会把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挂钩,依稀记得自己有一次演讲比赛拿了一等奖,全班同学为我欢呼的场景。想到这,我不禁温暖的一笑,‘校愁’就是回想往事时油然而生的幸福感,母校就是我的故园,我心中最温暖的地方。
就这样快乐得过完三年的初中生涯,虽然当时中考成绩颇高,英语差一分满分,我放弃了去其它重点中学就读高中的机会,毅然选择留在母校继续我的求学生涯。直到今天,我仍然感激上天,让当时的自己做了这样一个英明的决定。身边有不少的朋友聊起往事时,总会抱怨一下高中那‘地狱般’的三年生活,我听后,总是淡淡一笑。学习这件事对于我来说,一直都是美丽的。记得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就对我们说过‘无美而学非美学,大家要把每一天都当成是美丽的学习’,所以‘地狱’这两个字,在我六年博迪求学生涯中,从未出现过。
那么,高中的主旋律又是什么呢?闭上眼睛想一想,脑海中不禁浮起高中物理老师,刘老师的身影。刘老师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爷爷,年过半百,但是精神矍铄。我仍然记忆犹新,有一节关于力和反作用力的物理课,刘老师在黑板上画了许多图,还用木块做了好些个实验,让我们能够明白各种力之间的奥妙。
下课之后,同学们都惊叹在零下几度的冬天,刘老师竟然在课堂上热得满头大汗。于是,我想,高中得主旋律应该是‘热情’吧,刘老师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至今还温暖着我的心。
6年的光阴,我曾经无数次穿梭在校园之间,有的时候焦急,有的时候悠闲,有的时候快乐,有的时候忧伤。这座美丽的校园无声无息得包容了我一切的情感,无论是幼稚还是彷徨,它都用温暖的臂膀拥抱着我,仿佛一直在说,不要怕,这就是你的家。如今,又过了一个6年,我已经研究生毕业。曾在中国最繁华的南方都市就读大学,又漂洋过海来到美国读研,我在不同的国度,不一样的校园间穿梭了又一个6 年,可是没有一片土地,能让我有‘家’的温暖,也没有一片土地,像母校这样,无私得包容了我青涩的岁月,任我撒娇,任我狂野。于是,我的‘校愁’就此驻扎在我的心底,生根发芽,永不磨灭。
在外独自求学的这6年中,很多同学都说我乐观开朗,性子却异常的坚强。每每听到这样的褒奖,都会让我想到母校,如果不是当初母校给了我快乐的6年求学生涯,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像现在这般的自信与开朗。我希望,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应该有这样一座母校,她带给你的不仅仅是良好的成绩与光明的未来,而是用满满的爱滋养了你的内心。在十几岁花一样敏感的年纪,我感谢母校包容了我一切青葱的情感,培养了我一颗健康向上的内心。
博迪,我的母校,在转身离开的那一刹那,我把青涩留在了这里。
06 级毕业生,孙博莹
作者简介:孙博莹同学是我校2003届初中毕业生,2006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山大学。2011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范德堡大学(全美教育专业排名第一)攻读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