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的一封信
那年大二夏天,一次偶然,我阅读了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深深被小说的故事所打动,我仿佛在那情节中找到了自己,同时被找到的,是与我并肩一起走过青葱岁月的老师、同学和母校。过去与未来,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注定要在生命中留下印记。怀旧,是怀念那些共同拥有的日子,而我喜欢怀旧,是喜欢回忆那些曾经与老师、同学在母校博迪读书、欢笑的时光。
9年前,怀揣着激动和忐忑的心情踏入博迪的校门,那时的我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现如今,9年后,早已是一名大学生的我,正在逐渐蜕去稚嫩与莽撞,为自己下一步的发展积累努力。
9年前,刚刚报道那一天,第一次见到我的初中班主任贺红梅老师,她乌黑明亮的双眼一直注视着我,眼光中饱含着智慧、信心和正能量。初中三年,她言传身教,孜孜不倦地教导着学生,在她的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如何做人的道理。每周必交的周记,是她和学生心灵交流的渠道,学生与她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她则站在朋友的角度来给学生写回信,月月如此,年年如此,正所谓“因才施教”,在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刻,在贺老师用一年十几万字的思想源泉启迪着每一个学生,而作为她的学生,我从中得到的鼓励与教诲值得我受用一生。那个时候的我心里的想法很多,但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而“老师”在我的心中一直是威严的形象,再加上小小年纪就远离父母过集体生活,没有可以让我倾吐和交流的对象。是贺老师打开了我的心扉,我仿佛认识了一个就在我身边的笔友,和她交流,就像伯牙与子期,相见恨晚,每一次思想的碰撞,都会火花漫天。
走过中学、大学,上过无数堂英语课,受教于数十位英语老师。贺老师的英语课,是我至今最难忘、最喜欢,也是我认为最精彩的英语课。在她的课堂上,跃动的是思想,享受的是学习。每一次Brain Storm ,都是对学过知识的最佳复习,就像真的一次头脑风暴一样,让我觉得学习是那么令人精神百倍、信心百倍。现如今,每到寒暑假就会成为英语家教的我,在我的学生面前,也会刮起名为Brain Storm 的旋风,而每当他们乐在其中又学在其中时,我都会想起当年的贺老师,以及当时还是初中生的我。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时光荏苒,如今的我已然是一名大三学生,再过一年半,即将大学毕业。而我心底那一份对校园的怀念与留恋,也使我不愿过早离开校园,而选择继续国外研究生的道路。是博迪,打开了我的视野,使我在小小年纪拥有了国际化的思想,这从另一个角度培养了我的世界观。在贺老师的带动和鼓励下,6年中,我前后接触过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多批学生和老师,我的父母也先后多次作为host family接待过多批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友人。在2007年,我幸运地作为全国1000名学生中的一名,在外交部的带领下访问了日本。通过这一系列的国际交流活动,我结交了许多外国朋友,口语能力突飞猛进,最重要的是,我的国际视野得到建立和培养,新的世界观使我懂得,我不光是父母的孩子,更是一名社会人、国家人、世界人。
离开博迪,踏上更高的求学之路,我依旧以一名博迪人而自豪。人越长大越想回到过去,因为有时还没做好准备就要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而如今的我是从容的,是6年在博迪的学习与生活积淀了我沉稳的性格,陶冶出了我务实的一面。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是老师,造就了我的人生观,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是同学,陪伴着我的学生岁月,充实了那易逝的韶光。而我,也正怀揣着感恩与感动,从回忆走来,向未来走去。
9年后,再回博迪,变化的,是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师们,和已经长大成人的我们;而不变的,是依旧明丽的校园,依旧温暖的校舍,和曾经的、现在的以及未来的,那些和青春有关的故事。
Alumni:蔡竺君
2013.2.1
作者简介: 蔡竺君同学是我校2007届初中毕业生,2010届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外国语大学 商业英语本科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