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高中毕业已有十余载。唐·孟郊《游子吟》有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校对于一届又一届的学子来说,不是母亲,胜似母亲,其哺育之恩,似一泓清泉沁入心田,流淌在生生不息的血液里,无以为报。
星星点点 可成皓月
少年哪知世事艰,
一草一木总关情。
天若有情地有情,
日月之行演古今。
我们的故事一直藏在心底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偶尔会忆起关于高中的一些场景,一些事,以及那些难忘的人。
我们总是期待第八节课的下课铃响,我们像离弦的箭,抱着篮球奔向球场,娴熟的运球、突破,最后投篮的姿势一定要停一下,看着篮球划过一条长长的抛物线,命中!我们总是在课间休息时会讨论遇到的一些难题,聊一聊今天的趣事,侃一侃男女同学之间的八卦。记忆中,我们很少聊未来,或许未来很遥远,而此刻校园里的生活和眼前的我们都已经很美好了吧。那个美丽的校园,印着我们多少青春的足迹,又萦绕着多少有趣的故事。
我无比怀念那间堆着高高书垛的教室。依稀记得自己坐在哪里,记得老师的声音,记得每日奋笔疾书的我们。对我们来说,这一间教室几乎意味着青春的全部。离开它之后,我们就戴上了面具。我们的生活渐渐变得具体,我们不得不穿过理想的花园去拥抱现实的荆棘,我们的身份渐渐都有了标签,我们的眼神里渐渐都有了敬畏,我们甚至都不再那么容易被感动。成年人定义这种嬗变为成熟,可我多怀念那时的快活、细腻、愤怒、忧伤、羞涩、紧张……它们才是青春。
我无比怀念那群意气风发的老师,班主任高老师在讲台上“扬鞭策马,日行千里”,用花鼓戏的表演形式教我们写作时不要繁冗拖沓,那个潇洒的身影,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数学老师是非常有耐心的向老师,在他的悉心教导下,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热情自信的董老师,依旧坚守在博迪的教学岗位上,为他终身热爱的教育事业发光发热,培育更多社会栋梁。如今我回到母校当老师,身处教育事业,才懂得老师们的良苦用心是多么的不易,才明白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的伟大。
莫道君行早 朝晖尚满天
涓涓细流归大海
母校仍见旧时颜
三十华诞逢盛世
扬帆远征再起航。
青春总会散场,但同学情和母校情会永留心中。有人说,我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重要的不仅仅是能够不断地学习到新的知识与技能,而是你还能够认识到影响你一生的老师,能够结识到一帮友谊深厚的同学。过去的十余年,我们时常想起彼此,会心中默默相互祝福,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更久,我们的同学之情,必定会日久弥新!
最后祝西安博迪学校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段启凡
中共党员
2009年毕业于西安博迪学校,随后考入延安大学历史系,现任西安博迪学校高中历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