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教学教研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2012-07-09

来源:西安博迪学校

                                                   初中课堂管理应从细节入手
                                                     冉红2012-6-30
        古人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可见,课堂管理的细节往往决定了学生素质的高低和成绩的好坏。课堂对于教师来说以“节”为单位,比如这节是语文,下节数学,再下节英语,但它对于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来说应该是相通的,反之呢?数学课上学生可能坐的很端正,因为数学老师要求学生要坐姿端正。语文课上学生可能坐的不端正但课前准备很充分。其他课上学生又是另一番风景。不同教师授课,学生表现各异。应该说课堂管理的方方面面即使在不同学科的教师那里也应该在要求上是统一的,这都是课堂上的细节,是养成学生好的听课习惯的关键。
        因此,课堂管理应从细节入手。哪些细节至关重要呢?
        1.统一上下课口令。上下课口令是一节课开始和结束的重要标志,学生都应在起立时脚跟并拢,手臂放两侧,挺胸,抬头,目视老师行“注目礼”,上课齐声响亮的说“老师好”。教师注目学生回礼,说“同学们好”。下课学生齐声响亮的说“老师辛苦了”。教师注目学生回礼,说“同学们再见”。学生在上下课的口令上做到始终如一,就能在口令前后形成“条件反射”,老师“上课”口令一响,班长叫“起立”,学生庄严肃穆的神态是他进入课堂听讲状态的前奏。“下课”口令响起,则是学生由专注状态转入放松的临界点。这样规范、统一的上下课口令,在长期的条件反射中养成了学生严格的上下课界限和精神状态。反之如果教师上课忘记起立,一上讲台就讲课,再看看学生,嘴里叽叽喳喳,神情游离,这节课开始就顿生浮躁之气。下课铃响了,教师也常常忘记下课口令,学生听见铃声就会进入课间状态而不再理会老师在说什么。
       课前准备不可缺。预备铃和正式铃间隔三分钟是学生进行两手准备的时间,一是学习用具和上什么课拿什么书本,一是精神上准备进入课堂。从起始年级开始教师反复强调和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磨刀不误砍柴工”,既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又锻炼了学生有条理做事的细心程度。
上课坐姿是专注听讲的前提。专注听讲不是给学生反复强调强调就可以做到的,应从坐姿开始具体操作。“挺且直”的身体姿态是神情集中地表现,人体始终在“挺且直”中处于有效的紧张状态,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而学生的现状是喜欢趴桌子的,趴桌子精神放松容易走神,瞌睡。也严重影响身体发育。而且趴桌子容易“传染”,一个学生“趴”若不能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就会有两个,三个,甚至一个班一半的学生。学生趴桌子的坏习惯要从一开始就制止,从第一个学生,从第一个疑似趴桌子的微小动作,比如手撑着头开始纠正。我们常常看到在某些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坐姿端正,神情专注。而在某些老师的课上恰恰相反,可以趴倒一片,误人子弟的程度,令人触目惊心!所以,初中课堂应是三分教七分管,管得好老师你教多少,学生他吸收多少。管不好老师就是博学多识,贯古通今,学生真正又能获得什么呢?
       “小声话”从源头制止。学生课堂违纪爱说“小声话”,要从源头制止,小题大做。老师讲课时偶尔会听见来自学生细碎的声音,这时一定要停止讲课及时制止,不要形成学生说着小声话老师讲台上继续讲,这就会严重影响一部分学生的听课效果。长期放任“小声话”不管,学生就会“放肆”,影响班风、学风,就会出现乱堂的教学事故,“高效课堂”“师道尊严”从何谈起?
       积极应对“另类行为”。课堂上我们也会见到这些“另类行为”:水杯赫然摆在课桌上,上课随意喝水,转笔,出座位,哼歌,课桌上书堆成“山”,“山后”放面“照妖镜”等等,或许还有更稀奇古怪的吧,之所以称他们“另类”毕竟是少数人的,积极应对将这些“坏毛病”要扼杀在萌芽状态,“另类”就不会被跟风而祸害“广大人民群众”。还要注意,这些行为的反复性,见到就抓,抓到就见成效。

       老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首当其冲是“传道”,“道”为人处世的道理、规范,除了老师口口相传让学生明白,更重要的是学生去践行。我们常常强调“学习是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是教育学生的资源,从每堂课起立问好习得礼貌,从课前准备练习整理物品、规划时间,从课堂坐姿养成约束行为自我管理,这些练习都是规范,人无规矩不成方圆,就会“无道”。可见,老师的职责首在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上下功夫。那么,授业解惑的成效就会水到渠成。
      传道授业解惑,是天下所有为人师者的职责,本无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区别,可现状却不是这样,似乎我们忘却了教师最初的本分,给自己划定了厚此薄彼的界限。